招商:制定招商政策,商家
招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制定招商政策,招商政策与诱因有联系也有区别,诱因更多的侧重宏观层面,而招商政策则侧重微观,是给商家带来切身利益的政策性要素。
招商政策的制定,有三种方法:
一是梳理同类项目的招商政策,看看竞争项目都在使用什么政策,这些政策的价值如何。
二是拜访客户,了解客户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是梳理项目及项目所在地政府所能提供的相关政策支持。然后根据这三方面资料梳理出项目有别于同行又优于同行的招商政策。招商政策还包括收益模式、租售模式、服务模式等。
选商:选择符合定位与业态的商家
选商的操作比较简便,就是要根据项目的定位(产业定位、园区定位)、业态来选择合适的商家:
一是要选择与定位、业态相符的商家。
二是要选择名优特商家,即选择能给项目带来号召力、影响力、聚焦人气和财气并能做强做大的商家入场。选商,实际上就是筛选商家。
场地招商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不足是“招商难”。因为当前各地园区众多。相对于有意在园区发展的企业来说,“园区”处于“供大于求、粥少僧多”的境地。为提高竞争力,招进更多企业,各园区纷纷对自身条件下足功夫,每个园区都已经很难对自身的条件(无论软件或硬件)明显地“出彩”、“出新”。所以对多数园区来说,想通过发展自身条件来提高“企业招商”的竞争力,余地已经不大。
场地招商的“招商难”,还体现为难以招到“合意”的入园企业。一般地说,工业园区总希望招来市场容量大、竞争性好、规模前景好、产品精巧、知识含量高(更常见的,是技术含量高)、劳动条件好、公共资源保护好、风险规避能力好、得到公众和政府欢迎的项目。然而事实上,拥有这种项目的企业本来就不多。在工业园区目前“供大于求、粥少僧多”的条件下,如果恰好有这种“拥有项目”的企业;而且在多家工业园竞争的条件下,这种企业又恰好愿意入园,这种概率是不大的。就某个工业园来说,它可能引入某些的企业,但很难主要靠企业支撑整个园区。
和场地招商的方法相比,项目招商的利弊正好相反。它起步较难。然而一旦起步,招商就相对比较容易,尤其利于招来的企业入园。
厂房选址需要注意哪些?
初创企业建议选择带有装修的厂房,尽量选择设备完善、服务配套的工业区或开发区内的标准厂房,这样企业可以快速办起来也省去很多装修的麻烦。
一般而言,配套设施完备且已经部分完成招商、投入使用的工业区厂房为合适,标准厂房在设计上能够满足一般工业加工企业的生产要求,已经使用的工业园区,在园区管理、工商税务等配套设施的配备上都有利于企业快速投产,并为后续的有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埋了 钻